益年养老快讯:高位谋局中国养老产业全局纵览

2017-07-04 10:10:21 admin 227

2016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此事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部署、落实”。


4.jpg


为了推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满足老年人口多种多样的特殊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于我国养老产业,构建一个完整的养老产业链,从核心的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到养老支柱产业及辐射产业带动养老上下游服务,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五位一体养老产业链,提高养老产业的效率,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一、养老产业链的特点


(一)养老产业需求量大


随着老年群体的日益扩大,面向维持生命、提高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消费规模日益壮大。由于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趋势。家庭结构的变化带来养老方式的变化以及老年人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养老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二)产业辐射面广


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产业辐射面广,直接涉及的有养老服务、养老用品、老年医疗、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业等。同时,还对上述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交通运输、科技、文化教育等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

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除采矿业和国际组织没有直接涉及外,其余18大类产业都有涉及。因此,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我国经济与市场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经济发展贡献大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产品的消费量也将不断攀升。这是因为,一方面,养老产业对应的消费群体具有其特殊性。从经济能力角度,老年人自身的存款、子女的赡养费用以及养老金标准的逐渐提高,使得老年人更具消费能力。从消费时间角度,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旅游、养生等方面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弹性空间。


另一方面,养老产业涉及行业多,能够产生极大的带动效应。按照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来测算,要满足其基本的家政、医疗保健服务,将产生1.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3万亿甚至4万亿,增长速度为年均11%~15%,远远高于目前的GDP增速。


因此,养老服务产业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是政府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的重要法宝。


二、产业链视角下养老产业存在问题


(一)产业间发展不均衡,未形成产业链带动效应


养老产业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领域,不仅能直接促进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家政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家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


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相关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层次。另一方面,针对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如老年理财、老年疗养等服务较少,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特殊服务的“一站式”企业或机构几乎没有。


此外,养老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也是阻碍养老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原因,“花钱买服务”的养老理念还得不到老年人的广泛认同,导致养老产业只是“看起来很美”。目前,养老产业各个环节较为独立,上下游产业间未形成带动效应。


(二)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随着老年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养老需求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供给远远不足,养老服务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里的技术是指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系统知识,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养老服务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活动场所等方面,而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投资理财等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尚未大范围展开,这些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


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息服务技术是指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平台,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提供这些人才和技术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养老产业资金来源有限,难以实现服务设施和服务市场资源共享。除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外,民营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投入有限。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场所条件有限,发展空间不足。


(三)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养老需求逐渐增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客观存在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大量养老资源被浪费,有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有的却有大量床位无人问津。造成养老产业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资源并未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方式,这给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阻碍。


三、养老产业的构建


广义的养老产业是围绕生命存在提供服务的产业,是为了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而形成的各种产业集合。按照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OLDAGE)提出的概念,养老产业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年龄、环境、气候、心理状态、亲情习惯,以社会文明和经济发现、执政水平作为基础,针对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


timg (5).jpg


养老产业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某一产业,它是根据具体需求而不断延伸的产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可以说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狭义的养老产业主要是指以60岁以上老人为服务对象,围绕其吃、住、看护、医疗、文化娱乐等需求而延伸的以服务为主的产业体系。而养老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商业养老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点,养老产业链是指从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到娱乐享受需求再到理财规划需求的关联关系。


养老产业链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一)产业链核心———养老服务


养老产业链的核心是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特殊服务。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其核心内容都是提供养老服务。


益年养老官网


养老服务涉及面较广,按照地点划分,有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按照层级划分,有全福利性质,即不追求营利,保障孤寡、低收入失能及高龄困难老人的基础养老服务;有半福利半营利性质,侧重于为无法进入保障行列且没有足够财产的老人提供中档水平的养老服务;全营利性质,即面向拥有足够资金的老人提供高端养老服务。


就内容来说,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日常照顾、医疗护理服务,有满足精神需求的心理咨询服务、教育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还有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投资理财服务、保险金融服务、老年旅游、养老养生地产服务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度也会急剧增加。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审美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对养老服务也有着不同的需求。现阶段的养老服务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及需求层次,提供有差异、有针对、专业化和细致化的服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养老服务的逐步发展,从依附式的服务向面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独立行业转变,老龄经济将迸发出极大的活力。


(二)产业链主体———养老支柱产业及支持产业


关于养老产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学界和业界尚未有明确与统一的界定,本文认为养老支柱产业是涉及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产业,包括“衣”、“食”、“住”、“行”、“医”。


这里的“衣”不仅指老年人的服装,而是泛指老年人用品,包括老年服装、而是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乃至老年手机等日常生活消费品。“食”主要是指老年食品和保健品,例如适用于老年人的低糖、低盐、低脂食物等。“住”主要是指养老场所,如老年公寓、养老地产项目、社区养老设施等。“行”主要是指涉及老年人出行所需要的专门交通工具(如轮椅、拐杖等)、老年人娱乐设施、老年人旅游服务等。“医”主要包括老年疗养、医疗护理等。


7.jpg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上述支柱产业涉及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6个行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产品及老年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其产品品种、产品类别及服务层次将进一步细分,这必然催生越来越多的养老支柱产业衍生出更多的养老支持产业,目前已涉及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老年金融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投资理财、保险业务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主要为养老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例如目前处于开发探索阶段的居家养老智慧社区,基于老年人设计的电子穿戴设备,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照料、健康管理、文娱交友和安全保障服务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则为养老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三)产业链末端———相关产业


除上述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支柱产业和支持产业外,养老产业还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如养老地产的上下游产业———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与老年人出行的交通运输业、研发老年人产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提供老年人法律服务的商务服务业、老年人用品的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涉及老年人殡葬与家庭服务的居民服务及其它服务业等。


随着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养老产业板块将辐射各行各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只重要力量,形成“银发经济”。


四、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日本是我国的亚洲邻国,虽然国情不同,但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来说具有现实意义。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0月,日本总人口为1.028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9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3.1%。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在1989年开始实施社会养老《黄金计划》,1994年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实施了《新黄金计划》,并且在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制度。日本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在居家养老、人才培养、服务标准化、老年康复与预防、制度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亚洲各国的传统特点是比西方社会更为重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但各国又存有差异,根据各自国情所制定的政策也各有特色,中日两国作为亚洲邻国,在养老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日本的家庭结构随着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但是传统的孝文化一直还是日本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庭仍然是老人养老的主要场所。


日本在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没有考虑文化传统,也走了一些弯路。当时,日本各个地方根据《黄金计划》中增加养老床位指标的要求,大兴土木,在郊外、海边建设了许多规模高档的养老机构,片面追求老人养老床位的数量,但是日本老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本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社区去入住养老机构,导致各种大型养老机构都被废弃,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走过一段弯路后,日本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构建地区养老支援中心,全力支援居家养老方面。日本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在每万人口的区域内必须建设一个“居家养老支援中心”,为老人提供“看护经理”、“社会福祉”、“保健师”等多样化服务,对日本社会养老体系的良性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经过30多年的探索,日本已经建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介护服务的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体系。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建立完整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是稳定养老服务行业员工的重要手段。


在日本,养老服务员工必须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有养老服务机构推荐给老人。例如:作为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服务的专门护理人才———“介护士”,一般都必须修完13门必修课,并通过介护士统考后才能拿到资格证,然后在统一法律规范下持证上岗。


1987年日本政府颁发了《社会福利士及看护福利士法》,规定看护福利士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并推出资格证书制度。1992年制定《福利人才确保法》,对福利人才的培养及其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予以保障。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员工的工资待遇,稳定服务队伍,日本国会又在2008年通过了“有关确保介护(养老)服务的人才,改善介护服务员工待遇的法律”,决定从2011年起将介护员工的待遇提高3%,并且在3年内投入4000亿日元作为向改善介护员工待遇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补助金;该法律还要求介护服务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必须为介护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向介护员工提示今后5至10年的工资待遇与升迁职位的前景,以稳定介护服务行业的职工队伍。


(三)老化预防与康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日本在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期阶段,只是考虑如何提供养老服务而轻视了预防,这种结果就是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建成,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越来越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不但带来了巨大的国家财政压力,更使老人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更多压力和负担。


在走过了一段养老体系建设的弯路后,2006年日本修改了《介护保险法》,新的《介护保险法》增加了“介护预防”的内容,日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始向“老化预防”转型,老化预防和老年康复运动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老年康复不仅局限于医院,已经走进养老机构,走进社区,甚至走进了家庭,成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经验与科学研究表明,失能与半失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得到恢复的。根据日本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川崎市在开展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后,80%老人的失能和半失能状态有所改善,养老服务保险的年度费用平均每人下降了100万日元。


(四)多元化主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首先,社会养老服务必须强调政府责任。


1994年日本政府根据人口老龄化实际进展制定公布了《新高龄者保健福祉推进战略(1995—1999)》,被称为《新黄金计划》,提出了养老服务普及化、扩充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多种要求,并将养老服务员的培养人数从原来的10万增加到17万,将托老设施床位由原来的5万张增加到6万张,将日托服务设施由原来的1万个增加到1.7万个。根据日本经验,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中,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仅仅依靠家庭养老是难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目标的。


其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


日本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日本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在每十万人口的生活空间必须设立一个“居家养老支援中心”,通过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养老服务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做饭、送餐及家政等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让大多数老人不用离开家和社区,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以解决居家养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发挥社区的养老功能。


再次,鼓励引导规范民营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引进民间力量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供给量的增加,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这是日本正式向民间开放养老服务市场的重大契机,为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开启了大门。一方面,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日本政府出台了“促进创业咨询指导支援项目”、“促进创业资金支援项目”等一系列的奖励措施,为准备创业养老服务事业的中小企业提供咨询、经营指导、资金支援等多种服务,打造养老服务行业的企业群;另一方面,实行“介护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对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民间力量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借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商机开发新项目而牟取暴利,2000年到2009年取消了约1000家企业从事养老服务的资格。


五、推动养老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明确政府职能,理清各部门职责


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在促进养老产业链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明确。


首先,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扮演养老产业链长远发展规划中的决策者。由政府制定产业链的相关方针政策及阶段性发展计划,加快养老产业链各主体的形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养老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同时明确政府作为养老产业链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区分老龄的工作部门与其他涉老部门、产业发展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府实际上一直都在为养老产业的各项服务大包大揽,这样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政府应该从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逐渐转变成养老产业链发展的扶持、引导、监管和决策方;通过政策扶持、优惠补贴,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兴建养老机构,切实依靠社会资源发展养老产业。


第三,政府在老年人福利的投入也应适当,且不能由政府直接实施,而应该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以政府购买型服务的方式,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提升老年福利的质量,保障养老产业链高效有序的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养老筹资渠道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物质基础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所需,保证了消费能力,也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消费,提供坚强的后盾。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为老年消费提供了必要的消费能力,同时也为老年消费提供了心理宽慰,可谓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又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政府要将社会各界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引入竞争机制,最大化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多渠道广泛吸纳资金,如采取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资本注入、企业个人捐款等方式加大养老服务资金的来源。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视养老产业经费的使用情况,根据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使资金筹措社会化,利用养老产业基金投资从事老年产品开发、研发、制造等老年企业及老年基地,不仅缓解了养老产业链在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又为基金投资方带来稳定收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机构养老规模效应


为了维护养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为养老产业链的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一,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从事老年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对私人、企业兴办的养老产业及对老年慈善事业有过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银行对资金短缺却有发展潜力的老龄产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放松其贷款条件,延长其还款时限,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低息照顾。


第二,帮助从事养老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制定融资优惠政策,帮助它们迅速成长为养老产业链的主体。


第三,给予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土地优惠政策,降低养老产业的进入门槛,提高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用地成本急剧上升。政府应该规定任何性质的机构投资兴办养老产业,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土地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产业,也才能保证养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养老服务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养老机构将是养老服务的主要载体。养老机构的特点是能够为老人提供较全面、专业化的服务,并且能够通过统一管理,使老年人最大程度的得到衣食住行方面的照顾,节约社会资源,发挥养老机构规模效应。


第一,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对于水电不按商业用途计算,而按民用价格收取。对于社会各界的捐款,个人所得税及单位税收应予以免除;


第二,加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养老机构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上加大服务力度,提供精细化服务;


第三,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统一养老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及惩罚措施,建立机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满足当前养老服务的需要。定期对养老机构的资质,包括人员、卫生、规模、服务质量进行评估考核,督促不达标机构限期整改,奖励有突出表现的机构和个人。


4.整合养老产业资源,完善养老服务队伍资质管理


政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产业时,要改变政府作为直接投资者和直接供给者的职能错位,更加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从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具体地说,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源发展养老产业,通过与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签订协议来改善老年人的服务。


比如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时,可以依托社区周边餐饮店,在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并作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营养食谱的委托定点制作,解决烹饪和送餐问题;比如洗衣问题,可以与社区周边洗衣店签订协议,在服务监管的前提下,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衣问题;再比如老年人日托问题,可以结合社区老年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开展。


我们的社会发展至今,毫无疑问能为公众提供绝大多数的服务,对老年人也不例外,关键在于政府决策者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政府行为要更加注意宏观层面资源整合基础上的节约,不能凡事好新好大好奇重新投资,要树立政府实施不一定等同于政府投资的观念。科学、合理地调动社会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来发展养老产业,这是政府部门亟需关注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


拥有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养老产业链发展壮大的核心保障。政府应根据国家关于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帮助护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进行职业培训和鉴定,明确老年护理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对于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及对养老护理员专项能力项目的培训和鉴定,提升从业人员的为老服务能力。


5.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及行业监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环境


政府应对老年人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建立统一的养老需求评估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匹配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养老专业服务项目。对现有相关评估标准进行整合,建立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多种服务需求评估标准。依托现有的需求评估力量,逐步形成统一的需求评估队伍,建立起基本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


同时组建统一的需求管理和服务平台,由其负责区域内养老资源的统筹,组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逐步建立老年护理院出入院标准,形成机构护理与机构养老、居家养护合理分工,有序衔接。


政府还应依据家庭资产、收入等经济状况,确定享受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和条件,利用居民经济收入核对等手段,对申请享受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审核。制定出享受财政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老人,依据享受财政养老服务补贴标准,由政府对其入住养老机构、购买助老服务社服务、购买紧急救援服务等给予适当补贴。


建立养老机构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取消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资格。同时,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级养老服务机构的定位以及相应的服务标准和医疗服务资质,配套制定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扶持优惠政策,推动养老设施、服务管理、照护等级评估等标准化建设。


(二)企业层面


1.明确企业定位,加快产业升级


从总体上来看,养老产业的特点是投资回报率稳定但偏低,市场需要不断提升,因此,企业在发展养老产业时,其战略定位千万不能存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更多地发掘养老产业的潜在市场,为企业在该产业做好长远的整体规划。企业在研发老年人的消费产品时,一定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切身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保健性和易操作性。


例如在老年食品方面,老年人通常不喜欢尝试奇形怪状味道各异的食品,他们倾向于传统易嚼、清淡低脂健康的食物;在穿着方面,老年人更喜欢美观大方,易穿易脱的衣服;在生活用品上,老年人更注重产品的简单明了、实用易操作性等。


面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老年研发、生产企业应把握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趋势,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老年市场的需求取向,将劳动力数量的优势转变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2.制定服务营销策略,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产业的企业,必须针对老年人消费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首先,广告效应。老年人是接受广告信息量最大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无论是在大街小巷,商场柜台,还是在电视、报纸或公交、地铁上,随处可见各类广告。姑且不论广告的真实与可靠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告的确是吸引眼球,推动购物消费最有效的手段。而老年人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在家通常喜欢通过看电视、读报纸来了解社会动态及消磨时间,他们接受广告的频率和时间都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企业针对老年消费者的广告策略应符合老年人的一般生活特点。


在消费群体以老年人为主的产品广告上,应选择电视、电台、报刊为主要广告载体。老年人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较多,这就为各类广告推销老年商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读书看报也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好的报刊广告会大大吸引老年人的眼球,且广告制作成本较其他形式广告更为低廉。


其次,销售服务策略。如何将商品成功的向老年人推销出去,让老年人愿意购买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既要达到老年人对产品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现在很多商业购物中心开设了针对老年消费者的老年用品专柜,但是商品种类不多,柜台较少。所以企业应着力增加老年用品专柜的数量及规模,方便老人有更多的可选性。


在服务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年纪较大,不宜走太远路程的身体因素,将老年产品专柜开在市中心或老年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地区。同时可以采取连锁营销的方式让老年产品专卖店逐渐分布在社区及街道主要干道上,让老年人出门就能买到所需商品,方便老年人也大大提高他们消费的积极性。专柜配备专门的商品导购员,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咨询、购物引导等专业化服务,亦可为行动不便及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产品预订、送货上门等人性化服务。


而目前的老年用品专柜前都挤满了前来为家中老人购物的年轻人的身影。所以如果企业在做长期规划时,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先将规模较小的单体专柜开进居民社区,再一步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遍布整个城市大街小巷规模巨大的连锁专柜。既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自己购物的需求,又能节省年轻人的时间。


我国将老年人视作弱势群体,很少提倡老年人自我服务的自主理念,这点与西方国家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及市场经济的引导,老年人最大程度的自立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在经营上也应该把握这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老年人层面


1.创新老年人观念,推广新型养老模式


老年人也应该加快观念的创新。老年应该转变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尝试现代的养老方式,使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以房养老的方式正在冲击着现在中国的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通过多种形式以房养老,如以住房逆抵押、售房养老、租房养老等方式,形成持续稳定并延续至终生的现金或其他资源流入,带动产业链核心产业的发展,促进地产相关产业的联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经济条件相对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消费能力强,空闲时间多。老年人完全可以自由的掌控自己的晚年生活,目前养老服务总体供不应求,出现“城热郊冷”的现象。


随着新兴养老模式的兴起,养生文化村,“候鸟式”养老,“季节性”养老等异地养老也在吸引着众多老年的加入。这些地方可以充分发挥郊区资源优势,建立养生文化村,发展乡村养生旅游、养生旅游等项目,带动郊区地产,旅游产业,养老机构的发展。


总而言之,老年人是整个养老产业链的核心主体,只要老年人突破传统的养老方式思想,加快观念的转变创新,一定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同时拉动整个养老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变“银发危机”为“银发经济”。


2.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减轻老年人消费心理负担


老年人消费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养老产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金,子女给予的赡养费及一些额外收入是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是较为节省,仅仅满足于自身的温饱而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老年人或许更愿意把钱都存在银行而不是用来消费。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啃老族”等,养老倒置的现象。物价、房价居高不下,年轻人基本不可能独立的买的起住房,所以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把辛苦积攒的积蓄用来贴补子女,而根本无力去为自己晚年生活消费。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鼓励老年人消费,为老年人消费提供保障。


面对现在年轻人的失业、住房、贷款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的老年人,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不敢过多消费。所以要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还应从根本上尽快缓解上述社会问题,免去老人后顾之忧。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