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加盟|老人16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9-07-31 08:45:00 admin 32789


6.jpg

长者心理的一般特点


❖认知功能变化

长者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退化和机能障碍,首先引起感觉和知觉能力逐渐衰退。人到老年期,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有所衰退,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等等却由于长者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而往往比青少年强,因此,长者思维的成分和特性十分复杂。


❖智力变化

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过中青年人。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往往不是单一的智力成分,而是包含社会经验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分析及敏锐判断。


❖动机与需要

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长者的安全需要表现为主要对生活保障与安宁的要求,另外,长者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并且仍有很强的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各种团体的要求,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尽管长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过自信、自主、自立的养老生活。


❖情感特点

在严格区分年龄因素及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之后,研究表明长者的情感活动与中青年人相比,本质特点是相同的,仅在关切自身健康状况方面的情绪活动强于青、中年。也就是说,孤独、悲伤、忧郁等负性情绪并不是年老过程必然伴随的情感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长者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


❖个性变化

在年老过程中,人格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改变相对较小,而且主要表现为开放经验与外向人格特质的降低。相对来说,个性的变化受出生时代的影响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


❖人际关系

与配偶的关系。丧偶使长者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入空虚孤独、抑郁之中。与子女的关系。许多长者认为,子女来看望他们来去匆匆,吃完饭就走,觉得很麻烦;而子女不来看望他们,又认为不孝顺。一种矛盾的心理,导致抱怨、争吵、指责。与同事的关系。交往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的精神属性得以健康的支柱。长者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单位,与同事之间的交流突然中断。


长者常见的心理表现和心理问题


❖衰老无用感

衰老无用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成为长者了的心理状态,即认为自己不中用了。人生发展有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作为长者却极难十分客观、坦然地接受自我衰退现象。长者随着年龄、生活的变化,身体多病和功能衰退,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无用、消沉、悲观感,生活抑郁,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衰老无用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已经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愿和积极性。


❖失落感

部分长者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常常无所适从。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突然手中失去了权利,出门少了车接车送,也没了前呼后拥,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孤独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与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化,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出现孤独感。特别是子女常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对长者关心不够,长者与亲朋、邻居来往较少者,孤独感就更加明显。


❖固执易怒

长者对于新的观念或新的技术较不容易学习且吸收,相对地喜欢墨守成规,坚持传统与老办法,想以不变应万变。主要表现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明显不符合实际,对他人的分析和意见往往也听不进去,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权威,特别是在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定后,就表现得很不耐烦,整天唠叨不停,不开心等。


❖孩童幼稚

大家知道,年老的人,会多少变得像“老小孩”。遇事容易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纯洁且单纯的境界。


❖怀旧心理

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留恋过去,长者更是如此,最喜欢回忆过去。喜欢和人们谈论过去的事,特别是当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非常激动,虽然长者对自己讲过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却又要一遍一遍地反复讲述,从而给人留下“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的印象。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长者们常呈现的心理反应。长者抑郁占长者口的7%—10%。随着各方面机能衰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特别是退休后心理上的自我衰老,产生失落感,平时接触人少,与子女感情交流少,精神上空虚,性格内向,心胸狭小,寡言少语,久而久之发生抑郁,或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而诱发。


❖焦虑心理

心烦意乱、情绪易激怒,怀疑自己的能力、紧张、恐惧,因此导致头晕、头痛、失眠等精神躯体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恐惧心理

长者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由于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对疾病的回避行为。而有些长者的这种恐惧并不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被人讨厌和冷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些长者能把生死看成自然规律,从而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但是也有一些长者对死亡抱有惧怕、无奈、拒绝甚至“逃避”的态度。他们或者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或者认为家里还有大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担忧自己哪天会突然去世,而无法在临终前交代好后事。


❖疑病

疑病是长者常见的心理障碍。顾名思义,疑病就是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60岁以上长者,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长者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身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个性顽固、执拗的人,更容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


❖幻觉、妄想状态

幻觉属于心理知觉障碍,妄想属于心理思维障碍。二者是长者较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疾患,以女性多见,这与长者体内器官功能退化和生理心理变化有关。幻觉本是虚构的知觉,客观环境中并没有相应的刺激,但病人却感觉到它的存在。发生妄想的人往往有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这与童年缺乏母爱,受过某种刺激,缺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


❖痴呆

痴呆是脑的老化、萎缩、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广泛损害而引起的以痴呆为表现的智能障碍。一般男多于女。痴呆有两类:一是原发性痴呆,大脑皮质受累、退化、变性或萎缩的结果。二是血管性痴呆,由缺血性、出血性或栓塞性脑血管疾患引起,多突然发病,分段渐进性的智能衰退。


❖离退休综合症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长者到了适当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工作岗位让给年轻人,这是十分正常的。但离退休的老同志却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往往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了健康,这就是所谓离退休综合征。许多长者在退休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失去了日常工作的节律和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变得精神忧郁,心情烦闷,甚至发生精神方面的变态和疾病。


❖老年空巢综合症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来,只剩下长者独自生活的家庭。特别是长者,一旦面对“空巢”,他们会觉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子女不再有价值,因而陷人无趣、无欲、无助的“老年空巢综合症”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这此不良情绪还会导致失眠、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甚至会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长者丧偶后心理

经历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有的长者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悲哀、彷徨、失落、孤独、无依等情绪交织心中,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


❖长者再婚心理

长者再婚考虑的问题,和年轻人的婚姻不同。种种疑虑笼罩在心头。

一怕儿女不同意。虽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长者虽有再婚的自由和权利,但如为此闹得家庭不睦,儿女远离,日子也过不好。

二怕别人的鄙视。

三怕财产出纠纷。一些长者由于丧偶时间过长、情绪低落、精神失调,长期没有性生活而导致性欲淡漠、性能力衰退,以致再婚后不能引起性兴奋,这种心理性性功能障碍,常会引发新的矛盾。


长者心理问题的预防


❖注意保健,防治疾病

身体是否健康,常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要求心理健康必须注意身体健康。如果有条件的话,长者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身体,以便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如当发现身体某处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作检查。在医生诊断之前不宜过分疑虑,否则思虑过多,心情抑郁,反而容易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了病首先是不要紧张,要镇静地面对现实积极治疗。过去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癌症,只要早期发现,也有较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了。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只要按时服药,注意起居有节律,避免情绪波动,同样可以缓解甚至治愈,这方面的病例确实是存在的。


❖知足长乐

我国古代很讲究养生学。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乐天知命。知命也就是了解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乐天就是乐观地对待事物的发展。长者应乐观对待自然现象中的规律。如正确认识“生老病死”是一条自然规律,无论谁都无法抗拒。人总是免不了要生病、要衰老、要死亡的。知足常乐是一条较适合长者的生活哲学,知足常乐主要是指心平气和地应付出现的各种困境,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自寻烦恼。具体地讲,知足常乐就是要求长者能宽容、体谅;能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不要有过高的奢望和要求;也不要过分自责、自卑。知足常乐能使长者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因事情不顺利而可能引起的种种烦恼。


❖保持良好的情绪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情绪的好坏与健康密切相关。心情愉快会使食欲增加,呼吸、脉搏、血压平稳,有利于长者的身体健康。而愤怒、忧愁、惊慌、恐惧等消极情绪常使血压升高,食欲减退,心理上的痛苦必然导致肉体上的不适,久而久之,会影响健康,加速衰老。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之一。长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忧愁时要释放、娱乐;思虑时要分散、消遣;悲伤时要转移、倾诉;惊慌时要镇静、沉着;过喜时要收敛、抑制;愤怒时要制怒、宽容……只有这样,才能心情开朗,才能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活动不止

长者参加各种活动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克服或延缓增龄所带来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当然活动也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去进行剧烈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兴趣,有选择地、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康复锻炼可增强消化吸收,增加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康复锻炼有助于缓解脑力劳动带来的疲劳,能锻炼神经系统对疲劳的耐受能力。增进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化能力,从而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性和灵活性,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稳定。


❖有规律的生活

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能够促进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行,能够有效促进长者身心健康。因此,长者要使自己的心理长久不衰,务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不熬夜,不贪睡,不吸烟、不酗酒、勤洗澡、勤更衣。饮食有节,营养合理,不贪食,不节食,定时定量,粗细粮混食,荤素搭配,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加强人际交往,回归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

加强人际交往对长者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晚年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如果长者之间缺乏信息的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不与人交往还会促使脑细胞衰退。长者要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应深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参加老年教育,发展自我,为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使长者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

长者和未成年人一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长者的心理健康。和睦温馨的家庭,能使长者心情欢快,生活幸福,不良的心态自然消散。长者要处理好夫妻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信任,互相体贴,互相关照,互相谅解,互相勉慰;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敬长者的责任,要多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关心长者,让长者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增加家族姻亲间的和谐交流可增强归属感,消除孤独感,也有益于某些长者家庭矛盾和困难的解决。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孝敬长者的伦理大环境,减轻心理负担,使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尊敬、关心长者是和谐社会的传统美德和责任,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象征,让全社会广泛关注长者事业。


❖离退休长者的心理调适

已离退休或即将退休离岗的长者,要正确认识离退休是我国的人事劳动制度,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它不仅不是社会对自己的抛弃,而正是社会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离退休长者都应培养适应自己需要的情趣和爱好,学会勇敢科学地与疾病做斗争。社会要在思想上关心离退休长者,使他们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应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时事形势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参观考察活动,看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部世界,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丧偶长者的心理调适

当丧偶长者的情绪极度悲伤时,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如在亲友面前倾诉或大哭一场等;把去世老伴的遗物暂时收藏起来,以免睹物思人,也可让丧偶长者到亲友或子女处小住一段时间,设法转移长者的注意力。接触外面的世界,多结交朋友,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果这种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持续1~2个月仍不消退,就应正确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丧偶长者的心理调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环境。无论是子女,还是亲朋好友,对他们都应理解、体谅、关怀,给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让他们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益年养老微信号:yinian-yanglao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