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养老机构的那些圈钱手段

2017-08-18 09:12:18 admin 1202


2014091209452911ebe.jpg


手段一:高价销售入住权或使用权


北京的一对老夫妻已经80多岁,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自愿入住养老服务机构。两位老人没和家人商量,就向北京市丰台区某养老机构(民非机构)缴纳了8万多元,并签订了一份名为预订床位入住证的合同。

老人以为拿到入住证就可以入住了,谁知入住的时候,却被告知花八万多元买到的只是20年的入住权,入住费需要另外支付,每个月还要支付上万元。老人没入住就提出想要退费。该养老机构提出要退可以,但要扣除35%的手续费。老人遂向民政部门投诉。

然而,老人签的协议是跟另外一个公司签的,不是跟该养老机构签的。该养老机构是由公司托管的,民政部门无权管辖,只能找工商部门解决。

原来,这家机构在当地工商税务部门也进行了注册登记,法人就是这家养老机构的院长,也就是说这家养老机构拥有双重身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能享受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又能享受盈利分红。维权后,老人拿回全额退款,但这家机构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提醒:民办非盈利养老机构指的是在当地民政部门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同时靠服务收费来运营,他们不需要上缴税收,但赢利部分不能分红,只能用于养老机构滚动式发展,属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些民办非盈利养老机构拥有双重身份,为求稳定盈利,把开发老年经济当成了开发房地产,把预售房号改成了预售床位入住权证。国家相关收费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对外销售入住权或预售床位,所谓的入住权或者占位费,完全属于一种不正当的,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


手段二:收取高额入会费,承诺享受折扣或投资收益


武汉某养老机构推出一种名为“全国养生养老一卡通”的会员卡,在推销这种会员卡的时候,这家机构宣称他们提供的是旅游+养老的候鸟式养老服务,要享受这些服务,要先成为会员,缴纳的会费越高,享受的服务越多,优惠幅度越大,投资收益也越高。不少中老年人为之心动,缴纳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入会费。哪料没过几天,养老院负责人就宣布没钱支付返利。如今,人已被抓,养老钱却不知所踪。

这家养老机构所持有的营业证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手续和证件是正规合法的。但是仔细研究一下与老人签订的合同就会发现问题:这份合同宣称是武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但是合同抬头写的是武汉××仁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但是补充协议的落款处又写着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就从这几张纸上,我们看到了三个机构,这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是否合法?

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审查主体和落章一致性,这份合同显然不一致。包括分公司去盖章,它签订合同是有制约的,它必须要得到总公司的授权或者具备相应的资质,所以,分公司从法律上来讲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它的盖章是否有效力,只注意了能打几折,然后收益率是多少。

提醒:现在很多机构挂着两套牌子,背后只是一套人。他声称提供的是养老的公益服务,实际上搞的是这种经营活动。在今天这个案例中,它很显然是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大旗,从事着金融服务,我们暂且不论这种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资历,但这显然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收取所谓的入会费显然是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通过这样的行为实现圈钱的目的,这种行为甚至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诈骗或者非法集资。

另外,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要仔细看合同,要跟家里人商量。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向专业的部门进行咨询,不要草率决定。


手段三:高额回报+洗脑,利诱老人搞传销


张教授是合肥一著名高校的退休教师,现在他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进入“某养老中心股东分红系统”的界面,输入密码登录后,是类似于银行本金利息的界面。

“哇,今天我拿到两千多的利息了!你一定要加入啊,利息太高了,比银行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张教授每天邀请他的老朋友朱先生来看他的成就,并一直劝说朱先生加入这个赚大钱的项目。据朱先生透露,张教授投了23200元,领到一个账号和密码,从此每天就抱着电脑看利息往上涨,还四处拉老朋友往这家机构投钱。

经调查,该养老中心不接待陌生人,只有通过交过钱的老人介绍才有机会了解这个项目。后来记者打入到该项目内部,参加了一堂洗脑课,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门道。

负责人告诉新来的老人,只要有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就能加盟,加盟6000元就成为消费股东会员,公司给你一个ID号和密码,在你的智能手机上就能显示每天分红多少,这6000元就相当于是原始股,交钱当天还返你200元……一年12个月,4个季度,1个年终,每年能享受17次分红,一年的分红就能把本金捞回来。

说完了分红,这位女负责人又开始劝说老人们发展“下线”:“让你身边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朋友来到我们这里,如果他们也投资了,公司就给你第二部分的‘广告费’。比如说小李今天你来了,了解之后觉得还不错,明天你把这个事告诉了我,我参与了,公司就给你百分之十,也就是580元的广告费。过两天小李又让别的人参与,不但小李的账上多了580元,我的账上也会多580元。业绩做到12个人的时候,就让你当公司的‘主任’,公司拿纯利润的5%为所有主任分红。”

记者将暗访情况反馈至当地工商部门后,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种拉人头的模式涉嫌传销,工商执法人员将去查处。


养老机构请注意:如何规避非法集资?


会员费与非法集资的区别和界限在哪里?养老机构如何规避非法集资?这一类的问题以前我也专门撰文分析过,在此就不累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详细阅读《养老机构注意!这些收费模式涉嫌非法集资,慎用!》、《养老机构如何设计会员制收费模式?有何风险?如何与非法集资划清界限?》。老人及家属请注意: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四类“忽悠”要小心


据了解,在被发现的涉及到财物、医药和情感的三类骗术是最容易让老年人上当的,特别是老年人投资被骗,这种事情屡屡发生。骗子公司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那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谨记以下四类忽悠,共同抵制受骗。


忽悠一:获得原始股


行骗手段:原始股上市会暴涨


这类骗局中,骗子公司多是以高价,让老年人买进饮水机、保健品等商品,并大肆鼓吹“消费即股东,股东即员工的营销策略”,并允诺数十倍的利润回报作为诱饵行骗。为了未来公司上市股价能大涨,作为“股东”的老年人们便加倍购买公司产品,从而受骗。


忽悠二:实业投资养老


行骗手段:高额利息


以投资养老院,或是“聘请顾问”等形式,吸收公众存款。老年人只要向骗子公司投资,就能成为“顾问”或是将来养老院的会员,并每月可获取一定数额分红,高额利息成为诱饵,骗取钱财。


忽悠三:旅游养老


行骗手段:免费旅游


骗子公司常打着“度假、养老”的旗号,推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投资项目。并宣称“预存费用,可在固定年限内享受超低价旅游。”除此之外,也仍有高额利息回报。


忽悠四:消费养老


行骗手段:消费越多,养老金越多


这类行骗公司,类似组织传销,交纳一定费用可称为代理商,以吸引更多人加盟的方式逐渐升级。并承诺,在该公司购买一定数量产品后,能销售高额返利,消费满十年,便能体现。消费多,回报多,让无数老年人受骗。


三招识别非法集资


首先,居民们要对照银行贷款利率、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其次,居民们也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工商登记材料等,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否在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交易等,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

再次,居民们也可以关注、查询媒体的相关报道,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审慎决定等。专业人士建议,对于亲朋好友的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