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年养老快讯:建一所养老院,到底需要看多少标准与规范?

2017-09-19 10:14:01 admin 2229

中国是一个拥有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式的国家,同时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贯重视家庭养老和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这些就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只能走中国式现代新型养老院模式


但同时我们也接受一些外来先进的设计思想加以补充,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不过,究竟要怎样设计和规划敬老院呢?


今天我们汇总了养老建筑设计的一些规范,主要以重庆市某个养老院为例阐述了建设一座养老院都需要参考哪些资料,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记得看完一定转发收藏哦!


一、设计依据


1、国家规范法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公安部、住建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民发[2006]118号2006年7月24日发布施行)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本,试行)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中国残联2006年11月22日发布施行)


2、地方政策法规


《重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11月21日)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渝建发[2011]88号)

《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


3、方案批文


3.1重庆市规划局2014年5月22日“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报建审查复函”渝规两江新区(预审)复函(20140506号)


3.2重庆市规划局2014年7月11日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2014]0529号“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


3.3重庆市渝北区公安消防支队“渝北公消(建方)字[2014]第98号”文“重庆市渝北区公安消防支队关于统一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建设工程(方案)的消防设计审查意见的函”


3.4重庆市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渝两江建审[2014]156号”文“重庆市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统一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异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意见函”


3.5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渝两江建审[2014]148号”文“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建设工程规划环节并联审批协办意见函”


二、设计说明


1、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表1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1-1-2.jpg


表2 建筑项目室内环境特征表

1-1-3.jpg



2、建筑功能分区、平面布局及组成



建筑总高度为40.80m,加上屋面以上两层为49.0m。


2.1基地狭小使地下空间利用受到限制,高层部分的三角形平面也给地下空间利用带来了不便。为了更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方案将地下空间设计为两层独立的车库。柱网比较规整的部分作为停车空间,柱网不规整的部分设置为设备空间。


建筑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车库出入坡道设置在用地西边,地下二层可从西侧城市道路进入场地后直接进入车库,坡道上升至南侧地下一层车库出入口。


坡道经过地下一层出入口后即连接上升坡道,直至-0.05标高。这样的处理,即解决了车库出入口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消防环道的需要。以上两层层高均为4.2m。由于利用外部的车道解决了两层地下车库的独立进出,车库内不需要再设置坡道,因此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比较高。


2.2地上建筑裙房部分共两层,两层层高均为3.4m,为项目的公共服务空间。


由于用地周围其他各种与老人相关的市政服务、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能够快捷、方便、周到地服务本建筑功能需求,本方案自身的公共服务空间则集中为两层。建筑的一、二层局部架空,为老年人室外活动创造安全舒适的空间。


南侧两层裙房设置为养老院服务用房,沿用地形状朝东南向一字展开。其中一层设置了残障老人、智障老人和自理老人的入口门厅和接待服务,院内保健服务用房和娱乐用房;二层设置了临终老人关怀、老人助裕、中心厨房和食堂,以及养老院办公空间。

2.3高层部分的一二层为架空层,层高均为3.4m,为项目的入口空间。


2.4高层第三到十二层层高均为3.4m,为老年人居住房间及附属房间。


功能为养老院,老人房是设计构思重点,本案从三层到十二层均为老人用房。由于要求老人使用房间较多,达550床,平均每层至少55床,如果按照常规内走道两侧布置房间,则北向房间一年四季不能接受太阳光照射,一半住房卫生条件较差。因此方案将主体高层建筑结合三角形地形集中布置在基地西侧,沿三角形的三条边布置房间,则所有房间都可以受到阳光照射。


为了给老年人创造较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平面的每层均设置了南北相对的导风通道,以及竖向的导风通道。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加强各层平面的自然通风。


老人住房的每个房间都设计为通长带形窗,使室内有充足的采光。老人住房的每个房间设置了进深为1.5m的阳台。


方案实际设计的床位一共550张,其中:第三层43张,第四层61张,第五层61张,第六层66张,第七层62张,第八层53张,第九层到第十二层共四层每层各51张。


2.5屋面层以上有机房水箱设备层,屋面层层高为4.8m,设备层层高为3.4m。


3、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


项目内部一共有人车货三种交通流线。


3.1人流


建筑内部一共分三大功能区:残障老人康复区、智障老人收容区,以及自理老人生活区。残障老人康复区主要设置在三层,智障老人收容区设置在四层,自理老人生活区在五层至十二层。


(1)建筑底层和二层局部架空,在架空层内设置三组垂直交通:

①残障老人康复区门厅,内设入住服务,残障老人可由服务人员陪同,乘一部专用电梯直上三层。

②智障老人收容区门厅及其相关的入住服务,智障老人由服务人员陪同,可乘一部专用电梯上第四层。

③自理老人生活区门厅及服务、娱乐用房,自理老人可以直接用通行卡通过门禁识别,利用架空层中央的垂直交通(包括两部电梯,均为残疾人电梯,其中一部并兼作消防电梯)直接到达五至十二层。


(2)第三层的残障老人和第四层的智障老人各自有供上下的专用电梯,互不干扰,但在服务人员陪同的情况下,可以进入中央的垂直交通体,使用垂直交通体内的疏散楼梯。


3.2车流


(1)接送老年人的车辆可以从北侧主入口进入前广场,接送后直接驶出基地。需要等候的车辆,可以到东侧的停车场临时停放。需要长期停放的,可以到车库。


(2)探亲的车流从西侧的车流出入口到达负一层和负二层的车库,停车后,通过核心筒垂直交通到达地面,然后通过一层的三组垂直交通到达各功能区的楼层。


3.3货流


(1)物品采购车应从车流入口仅出,避免从基地人车流主入口出入。


(2)建筑内设置了一部污梯,供上下运输污物、家具、器具和遗体。同时设置了一部洁梯,供上下运送食品和食物到各层。此两部电梯可以贯通建筑各层。其中污梯在负二层开门,洁梯在负一层开门。两部货梯在各楼层均设不同的出入口,互不干扰。


表3 电梯技术参数表


1-1-4.jpg




4、智能化与人防设计


4.1智能化设计


(1)设计依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业主及公用各专业提供的资料。


(2)设计范围


根据本工程的使用特点和需求,采用智能建筑的概念进行设计,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智能疏散系统;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


(3)弱电设计系统


①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形式为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本工程属二类防火民用建筑,采用总体保护方式。


在一层设消防控制室,有直接对外出口,室内设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广播通讯柜、消防电话柜及专用消防电源。


在本工程的车库、设备用房、门厅、生活用房、会议室、办公室、餐厅、电梯间、走道等处设置光电感烟探测器;在厨房设感温探测器;在配电房、发电机房、储油间等设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在厨房设可燃气体探测器;按楼层设火灾显示器;各层设置应急广播、应急电话、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器。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采用二总线制,所有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电梯、消防水泵、切除非消防电源均通过控制模块切换,程序控制。


②弱电系统


在负一层设本工程弱电中心机房,作为整个工程的电信交接间和通讯专用机房。弱电进线由市政通信管网穿管埋地引入。弱电出线均电缆桥架或穿管埋地引至各弱电箱。


在门厅、会议室、餐厅、养老用房、活动房等处,设置有线电视系统和布置有线电视系统插座。本工程约有180个电视用户点。


在养老用房、办公室、设备房、会议室、门厅、餐厅、治疗室等处,设置电话系统和布置电话插座,采用市网直通,总电信容量约为270门。


在养老用房、办公室、设备房、会议室、门厅、餐厅、治疗室等处,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和布置数据点,约需270点数据网络终端。


在各出入口、电梯厅、楼梯间入口、停车库等处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布置监控点,约需70个视频监控点。


本工程设护理单元呼叫系统,共11个呼叫系统。


本工程设置有线广播系统,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同一套装置。在走道、门厅、会议室、车库、设备房等处设置扬声器,火灾时强制切换至消防广播状态。


4.2人防设计


由于山地特殊地形条件,本项目两层地下室不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2.1.4款界定的人防地下室条件-“在房屋中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的为地下室。”目前的地下室既无坚固岩壁抵抗空袭的冲击波直接作用,也无法有效防辐射,经济上很不合理。故不具备作为人防地下室的条件。已经人防管理部门批准作异地人防。


5、无障碍设计


本项目由于特殊性质,应该全面执行无障碍设计要求。


1-1-5.jpg


表4 建筑无障碍设计范围及措施表



6、建筑安全


1-1-6.jpg


表5 建筑安全设计要求及措施表


7、建筑立面造型


本项目用地较狭窄,且南侧为城市生态绿地,比常规退距要加退3米;北侧为城市支路,路面仅宽8米。南北两个方向退距要求较高。


经分析,如果按常规多层建筑设计,则建筑占地较大,建筑体量臃肿,在北侧城市道路旁形成24米高墙,对于城市空间挤压严重,而且无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还需要部分功能房间置入地下空间。


因此本方案采用高层建筑的形态解决以上问题。建筑总体形态为基地西部十二层截角三角形高层+两层沿南侧展开的裙房组成,其中高层底部局部两层架空。


7.1建筑形态


(1)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层。地上将主体高层建筑结合三角形地形集中布置在基地西侧,平面形状也为三角形,一共十二层,屋面以上两层,两层裙房沿用地形状朝东南向一字展开。


(2)建筑西南角紧临从地下层上至吊层的车道,地下车库部分空间可以自然采光和通风。


(3)建筑一层和二层除了裙房和核心筒部分,其余部分作架空处理。


(4)由于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建筑北侧应退道路中心线半间距,建筑南侧应退用地范围线半间距加3米。故建筑南北两侧均需要退台。退台带来了造型的丰富,以及景观露台的产生。


(5)建筑屋顶以上是机房和水箱层,因此将屋顶女儿墙作适当升高,遮挡屋顶晾晒场。


(6)建筑外表皮由于功能繁多,为了避免按功能开窗和阳台而造成立面杂乱,采用了橄榄形截面水平格栅来统一外部形象。在正常人视线范围内的高度,水平格栅竖向间距增大以避免遮挡视线。


7.2建筑色彩


(1)建筑吊层采用仿石材质感的青灰色,一层以上实墙面基调色为银灰色,采用无机外墙板。


(2)建筑各层金属水平格栅从第四层起,以上各层分别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色,以暗喻老年人生命和生活的绚丽多彩,女儿墙以上水平格栅也为银灰色。


7.3建筑夜景


建筑环境除了常规的夜间照明外,对于建筑夜间形象还作了如下考虑:


(1)建筑泛光照明:在建筑四周绿地内设置泛光照明灯具,对建筑整体进行夜间形象展示,这类灯光仅要求最低照度;


(2)建筑轮廓照明:在建筑四周每层阳台外侧布置低光照光源带,突出建筑的水平线条,光带色彩与各层阳台格栅色彩相同。


(3)建筑内透光:建筑外墙从窗台以上到框架梁下,除了通常的门窗外,其余墙面均为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墙体,此类墙体透光不透影,白昼可以使室内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夜晚室内的灯光可以外透,两者均同时有效地保护及著者的隐私。


7.4建筑退台


由于用地环境的特殊情况,建筑必须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退台。本项目建筑计算高度24米以上面宽为40米以下。管理办法规定,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者等于60米的居住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米的,半间距为13米。


(1)北侧城市道路宽仅为8米,建筑控制线2米,因此建筑高度20.0米以上即需要退台。本方案实际从第五层17米高处即开始退台,使第六层建筑外皮距道路中心线14.38米,满足了相关要求。


(2)南侧由于面临城市生态绿地,根据规定应该加退3米半间距,且南侧用地范围线并不规整成直线,应按用地范围线凹入最窄处计算退距。


两层裙房高6.8米,应退半间距为3.4+3=6.4米,实际退距10.6米,满足要求。


建筑5层计算高度为17.0米,应退半间距8.5+3=11.5米,实际退距14.35米,满足要求。


建筑6层计算高度为20.4米,应退半间距10.2+3=13.2米,实际退距14.35米,满足要求。


建筑7层计算高度23.8米,应退半间距11.9+3=14.9米,实际退距16.05米,满足要求。


三、门窗工程


表6 门窗明细表

1-1-7.jpg


1-1-8.jpg



四、特殊专项说明


1、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外墙面


本项目外墙除了窗下墙和结构梁柱构件外,采用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外墙面(带可开启门窗)。固定磨砂中空玻璃除了应该满足标准图集的各项机械强度、透光率、传热系数、隔声能力和耐火极限外,其框安装料还应该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2、卫生防疫


2.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2防疫措施


(1)生活给水采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供,不设生活水箱,防止二次污染水质。


(2)消防水池及水箱设自洁式消毒器,并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末端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3)本工程总水表之后增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4)公共卫生间采用免冲洗小便器,蹲式大便器采用非手动冲洗开关,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以防止触摸交叉感染病菌隐患。


(5)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伸顶通气管,改善排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


(6)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7)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独立系统,排至室外排水明沟,以防其它排水管道的有污染气体串入室内。


五、三新技术应用情况


1、本项目外墙除了窗下墙和结构梁柱构件外,采用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外墙面(带可开启门窗)。


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外墙面可以在增加室内采光条件的同时,也减轻建筑荷载,保证居室的隐私。


2、建筑的东西向除了阳台外,采用活动水平遮阳。


3、室外不同高差处理采用斜坡连接,最大限度消除挡土墙的使用。


六、建筑产业化应用情况


建筑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构配件以方便厂内生产、现场装配。


七、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内部一共分三大功能区:残障老人康复区、智障老人收容区,以及自理老人生活区。残障老人康复区主要设置在三层,智障老人收容区设置在四层,自理老人生活区在五层至十二层。



1、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1.1建筑风环境


(1)塔楼三角形形体截角并退台后在视角上体量感较小,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充分利用东南西三个方向布置老人居室,同时为老年人创造室外观景阳台和露台,自然通风效果较好;建筑所在地为山地,建筑周边无气流漩涡。


(2)可开启外窗净面积为房间面积的8%。塔楼平面的每层采用回廊式布置房间,均设置了南北相对的导风通道。塔楼核心部分作垂直交通筒体。从第五层开始,各层核心剩余部分作均一个贯通上下的小天井直通屋面,形成竖向拔风通道。


1.2建筑光环境


(1)建筑的东、南、西向均可以布置老人房及活动用房,与常规东西长向布置建筑只有南向房间有阳光照射相比,三角形主体建筑的房间均可以接受自然阳光照射,满足老年人建筑卫生要求,且观景条件较好,可达360度。


(2)除了外门窗外,其余墙面采用复合保温要求的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墙面,双层玻璃透光率达81%,可以加强自然采光,以利于建筑节能,同时结合建筑造型采用了遮阳措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3建筑声环境


(1)本项目周边无大工业噪音源,北面为城市支路,车辆噪声较小,但考虑在项目临支路部位采取适当的噪音优化措施,例如建筑外窗采用隔声构造来优化建筑室内噪声环境。基地北侧和西侧无其它建筑噪声源。


(2)基地东侧和南侧虽然为城市主干道,但基地与之有60~100米城市生态绿地相隔,绿地的植物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噪声。建议城市生态绿地景观设计考虑在项目临主干道部位采取适当的噪音优化措施,例如种植高大乔木绿化和设置吸音隔音板,以进一步优化建筑室内噪声环境。


(3)为进一步提高声环境质量,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建筑外墙的固定磨砂中空玻璃墙面隔声能力为36db,可开启外窗和阳台门玻璃材料为6中透光Low-E+12A+6透明中空玻璃,隔声性能为3级。有助于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


(4)项目的设备机房噪声源控制措施为:选用低噪声设备,或者将高噪声源设备设置于独立房间内并置于减震垫上。空调机组、风机盘管噪声设置管道式消声器或消声弯头处理。对于有噪声源的房间及电梯井、电梯机房,将它们与其他房间之间用墙体隔声吸声构造处理。


(5)建筑周边优化机动车辆通行流线,场地内禁止鸣笛。


通过上述措施,使环境噪声白天低于55dB,夜间噪声值低于45dB,达到一类声环境区域的要求。


1.4其它环境要素


老年人建筑有较多特殊的设计要求。


(1)建筑底层的架空层地面与室外地面高差设计为5mm,采用极缓坡联系,不需要设置台阶踏步和坡道。


(2)每房间设置独用卫生间,卫生间外开门为900宽,卫生间内设置三件残疾人卫生洁具。


(3)每房间设置净宽1500的阳台/露台。每层平面均设置了洗衣间和晾晒阳台。


(4)充分利用地形组织建筑的各出入口和车道。


(5)建筑外墙、屋顶及门窗均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外墙均采用保温设施;窗框采用有断桥设计的窗框,门窗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隔热玻璃;屋面采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采用A级防火材料。


(6)建筑裙房屋顶作400厚覆土绿化。


(7)本项目用地高差较大,室外环境布置尽量采用斜坡消减高差,避免使用环境挡墙。


(8)尽量减少硬化(混凝土、石板等)地面,增加绿地和水域。



2、建筑节材与资源利用


2.1装饰性构件


本小区建筑设计立面简洁大方,建筑采用的装饰性构件统一,其余构件均具备遮阳、导光、导风等功能。该建筑女儿墙的高度为1.5m。


2.2建筑构配件


建筑平面采用等边三角形,构配件尺寸较统一。外墙阳台构配件与外墙装饰结合为一体化设计。老人居室类型变化较少,使建筑构配件种类较少。


2.3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


本工程采用预拌砂浆,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2.4灵活隔断和可再循环材料利用


项目中采用可重复使用隔墙和隔断材料,主要使用材料为隔声板材隔断和木质轻质隔断。


2.5绿色建材


(1)建筑中采用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绿色建筑节能建材。


(2)建筑中、内部隔墙大量采用玻璃、石膏板、钢铁等可再循环利用产品。


(3)建筑中采用了节水型器具,如感应龙头等用水器具。


(4)建筑中照明系统采用高能效光源,如T8细管型荧光灯、高能效变压器。


(5)采用隔声性能良好、热工性能优良的门窗产品。


(6)采用节能、耐久电气设备产品。


(7)采用高强钢材、高性能混凝土。


(8)未采用重庆市“禁限通告”名录的产品。


3、建筑节能


3.1尽量减少硬化(混凝土、石板等)地面,增加绿地和水域。

3.2建筑物平面布置和剖面设计有利于加强自然通风。

3.3建筑外墙均采用保温设施;窗框采用有断热桥设计的铝合金窗框,门窗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Low-e(6+12A+6)隔热玻璃;外墙、屋面保温层均采用防火等级A级保温材料。

3.4一二层幕墙采用符合保温要求的中空玻璃墙面,加强自然采光,以利于建筑节能。

3.5外挑阳台楼板和栏板形成建筑外窗自遮阳,结合外立面增设水平格栅外遮阳,另在西向外窗增设活动百叶外遮阳。

3.6节能构造措施:


(1)围护结构构造


1-1-9.jpg


屋面类型传热系数(平屋面)


1-1-10.jpg

非透明部分外墙类型传热系数


1-1-11.jpg

全楼外墙加权平均传热系数


1-1-12.jpg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类型传热系数


1-1-13.jpg


功能转换处楼板传热系数


1-1-14.jpg



地面类型传热阻值



(2)外窗构造类型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6中透光Low-E+12A+6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自身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玻璃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2.60W/m2.K,气密性4级;天窗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玻璃,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3)泡沫混凝土燃烧性能为A级,岩棉板燃烧性能为A级,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为B1级。


3.7建筑能耗计算


设计建筑能耗计算


1-1-15.jpg


参照建筑能耗计算


1-1-16.jpg



该设计建筑的单位面积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单位面积全年能耗,节能率为52.19%,因此该建筑已经达到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的节能要求。




4、其他专业绿色设计


4.1结构


(1)场地规划选址


根据本场地可研报告,本建筑场地范围内无断层、滑坡、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2)基础方案


根据本工程地勘提供的本场地三个代表性的钻孔资料,从+0.000标高到中风化岩石面最深处约15米,通过基础方案比较,考虑节约造价,本工程拟定为桩基础,其持力层为中风化岩石。


(3)主体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平面布置,以及结构受力的安全、合理、节约造价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型式选定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4)采用材料


①尽量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材。混凝土最高为C50;梁、柱、基础、挡土墙、消防水池用普通热轧钢筋HPB300和HRB400级;楼屋盖板用冷轧带肋钢筋CRB550。


②要求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③填充墙:填充墙用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容重≤900kg/m3,且其强度等级应大于MU3.5。填充墙砌筑用砂浆为M5.0混合砂浆,地下室隔墙基础用M5.0水泥砂浆。


4.2给排水


(1)节水系统


①本工程给水采用分区给水系统,其中低区直接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

②给水、热水供水系统中配水支管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压力小于或等于0.2MPa。

③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保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

④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干、立管循环系统,循环管道同程布置,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均小于10m。

⑤浇洒绿地及景观用水:庭院绿化、草地采用微喷或微滴等节水灌溉方式。


(2)雨水利用


①场地西南侧布置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收集屋面及场地雨水,用于场地绿地浇灌。

②室外采用透水路面,室外绿地低于道路100mm,采用下凹式绿地设计。


(3)卫生器具及配件

①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公共建筑卫生间的大便器、小便器采用自闭式、感应式冲洗阀。

②用水分层计量,独立核算。

③消防水池、箱设自洁消毒器,延长换水周期,减少补水量。

④水池、水箱溢流水位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4.3强弱电


(1)选用低损耗、低噪声、负荷能力强的干式变压器。变配电设施深入负荷中心。配电等级不超过三级,配电半径不超过200m。


(2)所有电气设备、风机、水泵等均应采用节能型产品,各设备的性能系数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规定值。生活水泵等采用变频节能控制。


(3)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及灯具。公共场所采用T8三基色细管荧光灯并配用优质电子镇流器,筒灯采用紧凑型节能荧光灯。


(4)车库、公共走廊、楼梯间及电梯间照明由智能照明系统统一控制。所有场所在照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不超过规范要求的照明功率密度。


(5)按照照明要求和使用特点,采用分区控制。照明回路根据自然采光情况分回路控制,充分利用自然光以节能。


(6)按照以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电等4个分项独立设置。


4.4暖通


(1)设计中严格执行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强制性条文。


(2)地下车库排烟、排风兼用系统的风机采用双速风机。


(3)合理进行风管系统设计,降低管路阻力,从而降低设备功率。


(4)所有设备均应采用节能设备,所用风机应符合<<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的规定,所用空调设备的节能要求应符合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的相关规定


(5)通风及空调设备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表5.3.29的要求;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表5.3.30的要求。


(6)空调系统设自动控制,能根据房间空调的具体使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主机、水泵及末端的使用及开启。从而有效节能。空调冷热水管及空调风管均作保温,可有效降低冷热散失,减少因冷热散失而消耗的能量。


(7)所有通风空调均选用低噪音设备,落地风机(箱)、空调器设减震垫减震,吊装设备均设减震吊架;设备进出口设软接隔震,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消声。


(8)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设在排烟口设置CO浓度检测装置:通风系统、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制冷量、制热量采用分项计量的方式分别计量,并对新风系统、空调系统进行能耗检测、统计、分析及管理。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