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加盟|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产业发展机会?

2020-04-30 09:19:47 admin 85628


微信图片_20190807084408.jpg

1. 全球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止到2019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球总人口的9.1%[1],已满足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2050年该比值将达到15.9%。从全球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看,经济越发达,老龄化越严重,从全球主要国家来看,2015年日本老龄化率33.1%(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下同)、意大利28.6%、德国27.6%、加拿大22.3%、美国20.7%[2]。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经历了老龄化过程,全球养老产业规模庞大,而我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1 日本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日本65岁以上老人达到28.4%,2040年有望达到35%。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造成人口比例出现倒金字塔结构,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估算值,2017年出生人口仅仅为94.1万人,而同年死亡人数为134.4万,相当于人口自然减少40万以上。此外得益于全民医保体制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优化等,国民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由于生育率下降过快,人均寿命增长,日本老龄化加剧;截止到2019年10月,日本总务省人口估算数据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达到3588万人占人口的比例提升至28.4%,预计2025年可达30.0%,2040年达35.3%,日本目前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龄化不仅导致日本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通货紧缩,而且其社会资源、财政资源越来越不堪负重。


1.2 多举措应对人口老龄化


1.1.1 促进老年人再就业


为减轻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日本出台鼓励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政策。1971年日本颁布了《高年龄者等雇佣安定法》,给企业强制性地提供“导入继续雇佣制度”、“提高退休年龄”、“废除退休限定”三选一的措施。为确保60-70岁以下愿意就业的老年人能够再就业,2013年日本制定《继续雇佣制度》,规定企业有义务保证老年人就业、废除对招聘年龄的限制。为帮助老人寻找工作提供平台,日本在每一个城市都建立了“老年人才中心”,给老年人提供临时、短期就业机会。


从行业领域看,出租车等运输业,保安、保洁等服务业占多数。老年人一般都会选择担任非正式员工,从事兼职工作。同时,也有不少老人走进校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笔者在日本的研究生院学习时,几乎每个专业都会有退休的企业员工以社会人身份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1.2.2 构建成熟完善的养老体系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年金制度。日本的年金体系从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民年金”将20岁以上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强制性纳入该制度;第二层为大中型私营企业的员工缴纳的厚生年金保险和公务员缴纳的共济年金,参保人每月缴纳的保费是工资的固定比例(参与第二层次的居民会自动成为国民年金的参保人);第三层为商业养老保险等非公共养老保险。


从2000年起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要求国民从40岁开始缴纳介护保险费,65岁以上需要护理的老人、40岁以上未满65岁因特定疾病而需要护理的居民,都可享受介护保险提供的照顾和护理。


1.2.3  积极发展多功能社区养老模式


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导致了家庭的力量难以独立承担对老年人晚年照料的责任。近年来日本诞生了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即老人在家养老,小规模服务站提供面向所有老年群体的日常护理、上门服务等;既有助于老年人维系原来的社会交往圈子,又有助于发挥社区提供所有服务的功能。这种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小规模,其空间一般分布在社区内部;二是多功能,大部分同时兼具日托、上门和全护理服务等功能,可以满足老年人从居家到社区、从社区到机构的养老照料需求路线;三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同时可以服务残疾人等其他社会弱势群体。


1.2.4  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老年事业


日本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老年事业。包括鼓励企业开办养老机构,并对开办养老机构的企业实施土地、税收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人员从事老年护理行业,在日本学习护理专业可获得补助金。安倍政府提出了“护理人员零离职”目标,培育护理人员并确保其不离职。日本还与菲律宾等签署协议,引进外籍护士。此外政府对大学老年护理相关研究提供财政支持。


1.2.5  日本老龄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老龄化程度还比不上日本那样严重,但是老年人的绝对数值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养老的压力日趋扩大,从日本经验来看,我国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社会养老中的作用,使服务主体多元化,护理服务市场化;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完善法律体系,形成老年人福利保障服务网络,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老龄化是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深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中国却是在经济还未十分发达的时候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的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因此,中国在重视老年人福利保障的同时,应该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构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改革。


2.人口老龄化孕育多产业投资机会


2.1 我国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


从1998年到2018年我国老龄化率在逐年上升。2001年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突破7%,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速或加速。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婴儿潮,分别是:第一次是建国后(1949-1957)国家一切都逐渐稳定下来,百废待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人口生育,于是,大量人口出生;第二次是三年自然灾害后(1962-1971),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1986-1990),虽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普遍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因此这阶段的婴儿潮是1962年婴儿潮的回声潮。到2020年以后,前两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将全面进入老年。根据人口增长惯性和中国人口金字塔的现状,未来几年我国将要迎来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低生育率加重老龄化问题。截至2018年我国人口总数已到达13.95亿,但我国的人口增长已出现一定的下行压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我国的人口死亡率整体维持平稳,而计划生育的持续推进也导致我国出生率的持续滑落,截至2018年,我国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09%、0.38%,均是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生育率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整体处于低位,尽管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后我国的生育率已有一定回暖迹象,但整体看我国生育率水平仍然较低。生育率的持续走低也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


“未富先老”加大养老配套设施建设压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我国人口老龄化是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所迅速形成的结果,且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从时间角度来看,虽然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时间相比中国更早,但发达国家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水平远高于我国。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水平仅仅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口年龄趋势的转变与人均GDP的提升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意味着我国在未富的情况之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对相关养老配套设施与政策造成挑战。


2.2 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大


中国家庭结构变革,养老产业化成为刚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传统的大家庭正在逐步转变为小家庭模式,3人及以下家庭占比逐步提升,传统的居家养老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的潮流,养老产业化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刚需。


根据《2017中国老年人消费习惯白皮书》,2016年,我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独居老人超过2100万,60岁以上老人,约25%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随着传统家庭的赡养功能弱化,老年人群体对社交、娱乐、陪伴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强烈,包含关怀访视、心理咨询、情感交流等服务在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将蓬勃发展。


养老产业正处加速变革期;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中老年群体逐渐成为数字化消费的生力军。近期,根据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2019“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银发族的消费需求目前出现了四大方面的变化:高品质、享受型消费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在旅游与养生理疗等方面增加投入;注重体验与服务,因为精力和体力的逐年下降,消费便捷性和舒适度成为“银发族”选择固定消费品牌的主要因素;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备受青睐。鉴于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逐渐弱化,他们越来越需要适合自己的智能化产品。


养老院与医疗健康两大传统需求增长。传统养老院模式开始趋向于多元化,托老所式的养老院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被人们所认知,市场潜力很大,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医疗健康方面,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包括家庭保健器材、家庭用保健按摩产品、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和家庭护理设备四大块)逐渐受到青睐,购买率开始攀升。


养老政策红利密集释放;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红利正逐步兑现。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实现福利院社会化意见的通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院,养老产业市场化进行政策准备;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指引方向;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7年发布《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5)》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细致的政策指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我国养老产业蕴含万亿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指某一国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逐年增加,家庭和政府都无力负担沉重的养老服务压力,只能求诸市场,社会养老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养老需求旺盛但给付能力不足。与老年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相比,国内养老市场的供给能力并未能与之相配。我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目前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60岁老龄人口中5%进入养老机构)标准,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床位数31.8张,仅为国际标准规定的一半左右,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将增至35-45张。


从全球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养老行业已经成为规模庞大、举足轻重的产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正将国内健康养老产业带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万亿,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万亿,而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加到33%。


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健康养老产业“商机无限”。同时,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我国第一批中产阶级开始进入老年,他们是改革开放之后获益最大的群体,养老需求和支付能力极强,而且还将会带来现有的养老产业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形式出现变化,还会促进健康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2.3 社区居家养老,未来的养老新模式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约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家庭承担着对老年人的照顾义务,但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养老院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不能给予老年人所需要的人际交往、人文关怀等精神慰藉。社区居家养老(托老所)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服务方式,既能满足老年人居住家中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的愿望,又能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与养老服务。


托老所类似于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和传统养老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不提供住宿,老人们白天在托老所学习、娱乐、交流,晚上则回自己家。这种模式在投资资金和投资门槛方面都相对较低,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也相对灵活和低廉。


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社区养老的本质是整合养老资源的载体和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公寓、护理院、医院、活动中心等的同时,整合了上下游老年用品、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等各种资源。居家社区养老产业需要很强的资金实力和社区运营能力,而这些都是房地产企业的先天优势。养老版块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布局的重要形式。


2.4 养老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老年保险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人们都希望在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收入时,生活能得到保障,希望在遇到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医治。


因此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完善,以及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保险的需求增大,保险业在老年人中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有助于促进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国内上市保险公司中拥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包括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


近年来,养老金融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的金融模式伴随传统养老方式的转型日益发展,为缓解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8》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2000亿,未来还将有约6600亿元国有资本划转至社保基金,预计将至少带来3万亿~5万亿元的社保基金增量。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已陆续获得社保基金的托管资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近5年企业年金托管规模平均增速超过25%,规模已近万亿元。商业银行凭借兼具受托、托管、账户管理三大职能优势,在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方面潜力巨大。



2.5 新型老年消费更加多样化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对老年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规划》在发展老年经济上做出了部署安排,着力增加老年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具体包括:一是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二是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如今的老年人也不再单纯追求居家式养老,而是更愿意走出去和志趣相投的同龄人共同学习来提升自我,以此来寻求存在感和实现自我价值。根据国家老龄委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超过20%,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已经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随着老年人群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老年人旅游市场将持续增长。



从国内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来看,他们的日常消费主要集中于娱乐社交、疾病、养生健康及日常生活等四个方面,其中日用品、食品餐饮、疾病诊疗、营养品等支出人群较大。另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花费时间来参加学习,从传统的书法、绘画、摄影到英语、服装搭配等课程都是需求旺点,老年大学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老年经济增长点。



板块投资上,从事老年人患病人数众多的慢性病治疗及管理业务的相关方面的医疗保健板块可能依旧是首选。其他板块来看,伴随着老年人寿命和健康状况提高,他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对于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可能出现增长。


2.6  国内老年人营养餐产业空白亟需填补


为了广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幸福,急需为老人们普及营养餐。《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要求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


老人的身体结构与青少年不同,60周岁后,人体的影响需求会出现变化,若老人营养摄入不足,会出现消瘦、水肿、怕冷、精神萎靡等症状。若老人摄入的钙不足,则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若老人摄入的嘌呤过多,则容易出现痛风;若老人摄入的钠盐过多,则容易出现高血压;若老人摄入的脂肪过多,则容易出现脂肪肝、高脂血症;若老人摄入的铁不足,则容易罹患缺铁性贫血。因此,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营养需求,为老人专门设计营养餐。


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老年营养餐提供的有效体系,但是中国老年营养餐供给已经开始起步,北京市老龄委于2015年3月底召开会议,部署社区老年营养餐服务体系建设;19年1月16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分公司与北京寸草春晖双合院成立“社区老年营养餐研究院”,双方宣布以寸草春晖双合院为试点平台,建立整套符合居民需求的老年餐供应体系,解决社区内老年人的餐饮保障。19年5月17日,饿了么与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双方希望借助学会的专业资源和网络餐饮平台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共同探索网络餐饮对养老营养餐领域的促进作用。


营养餐产业涉及现代农业、现代食品加工业和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将带来更多商机。



2.7 未来劳动力人口的替代:智能机器人产业


本次《规划》提出了通过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来应对老龄化,并提出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把科技创新和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老龄化的加剧会逐步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要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劳动力替代技术的普及和渗透,推动工业机器人等职能装备在汽车、电子、家电、原材料、物流等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服务机器人在现代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普及。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视觉、传感、人机交互和机电一体化等。


从应用角度分,智能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一般包括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行业应用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机器人。其中,行业应用机器人包括智能客服、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引领和迎宾机器人等;个人/家用机器人包括个人虚拟助理、家庭作业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儿童教育机器人、老人看护机器人和情感陪伴机器人等。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因此,需要用科技进步代替劳动力增长。智能机器人叠加了劳动力替代和科技发展的双重因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人口老龄化会利好整个机器人产业。



2.8  老年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等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也包括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所需要的设备。老年人弱化的生活能力,更需要器械与医疗的辅助,尤其是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中国医疗器械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都很薄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日常护理等医疗服务需求升级,需求的爆发将促使未来中国老年器械与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目前,在我国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先行企业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各自为战,产品单一,难以形成系统的产业价值链条的问题也相对突出,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变革和深度培育。


正是因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落后,导致国内企业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中较为低端的环节,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但是随着各省市陆续在《中国制造2025》里对各自区域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做出重要部署,并且提出了各自的2020年和2025年国产器械大发展目标。因此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未来国产器械的占比将得到较大提升。主要涉及医疗服务、药品、保健品、医疗器具及健身器材等产业。



同时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管理慢性疾病的成本也在增加。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为常见,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主要病种。不断增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将激发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养生保健、营养品等医疗保健产品、服务的需求增长。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