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进军医养 慢病管理+AI能掀起多大浪?

2018-05-16 10:08:04 admin 4267


医疗养老


老年人慢病管理需求大


据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慢性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6.6%,医疗费用的75%到80%用于慢病。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亿一千万的糖尿病患者,几乎占到中国成年总人口数的10%,这个数字预计在未来20年将增长30%。

老年人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现象普遍,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据权威统计,如果慢病流行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预计2050年慢病支出将占GDP50%以上。但是如果对慢病加以管理,这种负担可以大大降低。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

依据《纲要》,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这一目标对于现下我国的慢病管理现状而言,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这是首次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慢性病防治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的核心目标,并提出了16项具体工作指标。慢病防治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从侧面印证,中国的慢病管理有着巨大的需求。


慢病管理的痛点在哪里?


慢病管理的难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需求问题。慢病患者有三大需求:信息、交流、互动,三者是分不开的;现实中严格自我约束与人的懒惰性存在天然的矛盾。

 与诸多慢病管理一样,糖尿病管理目前面临着如下挑战:服务的可持续性、信息的完整性,这二者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难点。

第二,支付问题。我国医保体系一直是以保大病、保住院为主,这种模式应对慢病爆发式的增长,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消积应对。目前的医保体系下,住院报销比例高,门诊报销比例低甚至不保,而用于慢病管理与健康预防方面的费用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个极端现象,要么为了追求高报销比,小病大治,以住院为目的,浪费床位资源;要么小病不治、不防,发现问题再住院治疗,这两种现象都造成了医保资金的大量消耗。

怎么样把医保能够纳入到整个慢病管理的体系当中去,支撑相应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撑医联体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进而支撑整个慢病生态非常关键。

原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认为,从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医养结合在法律制度和制度支持上有待完善,医保政策有待进一步衔接。

第三,慢病管理必须由基层完成。2015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2015年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慢病管理实际上必须要由基层来完成。三甲医院不可能对慢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医生看病已经超负荷来,三五分钟一个门诊都看不过来。所以我们的资医疗资源有限。

因此,慢病管理的重任就落到了基层,中国有两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万家养老服务网点,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缺医少药、信息收集难、人才缺乏尤其是缺护理人才,基层动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


慢病管理+AI是不是唯一出路?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即便按照1个医生管理1000人的需求推算,也需要10万医生。我国内分泌医生远远达不到10万,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能享受到较好的慢病管理服务,而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对糖尿病慢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体验。怎样让这些医生能服务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诊疗水平的标准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团队,与阿里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研发的糖尿病人工智能医生,在慢病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

双方团队结合国内外最前沿的糖尿病用药策略,专家经验以及AI数据模型,在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后,最大程度还原了专家在治疗糖尿病时的用药思路,根据患者不同身体代谢状况,给出多项综合建议,辅助基层临床医生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智慧结晶的医疗AI,能帮助基层医生做出更科学、更高效的决策,并不断获取最前沿医学知识,提升自身医学技能,从而让更多的病患受益。

未来的AI服务中肺癌预测、心电、脑电、眼底筛查在内的20种常见、多发疾病的智能诊断引擎将逐步进入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当中“服役”,大幅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成为医生的好助手。 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先进的诊疗设施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整合的诊疗一体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的代谢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将为国民带来更智能、更完善的医疗环境。

4月25日,阿里健康对外宣布,将整合其体检、问医、购药等健康领域的服务能力,以线上“阿里医务室”的方式,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目前,阿里健康已经在钉钉企业服务市场开启了“阿里医务室”服务。

健康和快乐成为大企业布局的两大领域。阿里、复星、万达、平安等也在健康领域全力投入。

马云曾经表示:下一个超越我的,一定是出现在大健康领域!之后马云斥10亿元巨资收购“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改命为“阿里健康”,阿里健康对阿里集团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阿里的健康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医药电商、码上放心追溯平台发展一波三折,健康管理服务、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在投入期;2018年3月30日,阿里健康宣布新的董事会人事任命,更换公司CEO人选。王磊卸任,因沈涤凡在速卖通的出色表现,阿里决策层决定让沈涤凡担当重任,执掌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董事局主席吴泳铭表示,“期望沈涤凡能发挥丰富的互联网平台运营能力,带领阿里健康在下一阶段巩固既有业务优势并拓展新市场。”

实际上在美国医疗服务体制中,最头疼的是那些偏远农村和少数族裔居住区。那里不仅有高比例的老年患者,而且不遵从医生建议服药的患者居多。但许多老龄患者上网有实际困难,他们则回归原来电话联系家访的方式。

做好务实的慢病管理,追求高科技应用未必是最佳或唯一选择,衡量的标准是效率是否提升、体验是否改进。总之,什么是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慢病管理,答案其实要回归老人身上,医养服务模式创新必须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为核心。

行内人都知道,互联网医疗养老的蛋糕很大,但能够等到吃蛋糕的那一天的并不多。医疗养老产业的的周期太长,即使加上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烧烧钱模式就出来了,其投入周期和风险概率是一般小公司很难承担的。这一点上,BAT占有天然的优势,希望他们能持续推动产业的变革,真正的春天离我们不太遥远。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